|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双喜灯

双喜灯

关键词:浦口,在线,老山,双喜灯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浦口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pukou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85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项目简介

双喜灯又名照轿、串花烛。

汤泉双喜灯,道具是用竹篾编制成的灯笼,灯两侧贴上纸剪的双喜,晚上演出时,灯里点上蜡烛,演员用竹片挑着,人数可以是8人,也可以是10人、12人。是汤泉地区过去非常流行的舞蹈。

此舞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有钱人女儿出嫁,要找佣人或者丫鬟(一定要双数),一手挑着双喜灯,一手拿着花丝巾,伴随着新娘一直从娘家走到婆家。

清末民初,汤泉一位姓张的民间艺人将其形式整理为民间舞蹈,取名“双喜灯”。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汤泉民间艺人王功林作为双喜灯的传承人,将其进一步挖掘整理编排后,在全镇巡回演出,并远赴本市六合县及安徽滁州演出。

1998年,汤泉民间艺人何继禹再次将双喜灯挖掘整理编排后,除在本镇演出外,多次参加浦口区民间文艺汇演和巡街表演并获奖。1990年,汤泉双喜灯应将军山风景区邀请,在景区内演出一周时间,深得众多游客和外宾的好评。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汤泉历史悠久。有“十里温泉带”之称,地热资源丰富,为江苏百家名镇。早在新石器时代,汤泉先民已在杨山头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南北朝时,《南史》有“宋主如尉氏观温泉”的记载。南朝梁武帝长子昭明太子曾在汤泉院(惠济寺前身)读书,并沐浴温泉,因此留下“太子泉”和“太子松”的遗址、遗物。北宋建镇,隶淮南路西路和州历阳郡乌江县。 元代立寨。明太祖朱元璋曾驾临汤泉,改汤泉为香泉。

汤泉镇地处浦口区西北部。总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人。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岭起伏,北部圩区平坦,中部为一带状岗地。南依老山,与老山林场搭界,北临滁河,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连汤泉农场,西南与星甸镇、东北与永宁镇接壤;312国道、江星桥线穿境而过,有“十里温泉带、百亩九龙湖、千年古银杏、万只白鹭林、亿株雪松田”等生态资源和秀美景观。温泉和惠济古寺被列入“金陵新55景”之一。是江苏省新型示范镇、江苏省花木之乡、江苏省环境优美镇。

汤泉境内名胜古迹甚多,旧有八景:龙洞观云、凤山积雪、千佛晚照、惠济晓钟、石坝飞涛、温泉吐雾、尚书故宅、 寄老茅庵。另有梅花古埂、平湖秋月、西关交易、三步两桥、九步十三坡、万年台、太平桥、鸡鸣井“八小景”。南朝刘宋时,宋武帝刘裕曾万乘来游。民初,合肥太史龚景张在汤泉购五柳泉,建龚氏庄园,首开利用温泉开发旅 游业之先河,来汤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由古而今络绎不绝。旅游业越来越成为汤泉新的经济增长点。惠济寺遗址三株千年古银杏以及新开发的银泉庄园、天泉宾馆和大吉温泉度假村,已成为发展汤泉旅游业最具魅力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目前,汤泉镇依托自身优势,正在为把汤泉建成旅游度假镇而努力。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于汤泉镇大部分地区

 

历史渊源

《双喜灯》为汤泉地区独特的民间舞蹈,表现了汤泉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据传,清朝乾隆年间,有钱人女儿出嫁,要找佣人或者丫鬟(一定要双数),一手挑着双喜灯,一手拿着花丝巾,伴随着新娘一直从娘家走到婆家。

清末民初,汤泉一位姓张的民间艺人将其形式整理为民间舞蹈,取名“双喜灯”。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汤泉民间艺人王功林作为双喜灯的传承人,将其进一步挖掘整理编排后,在全镇巡回演出,并远赴本市六合县及安徽滁州演出。

1998年,汤泉民间艺人何继禹再次将双喜灯挖掘整理编排后,除在本镇演出外,多次参加浦口区民间文艺汇演和巡街表演并获奖。1990年,汤泉双喜灯应将军山风景区邀请,在景区内演出一周时间,深得众多游客和外宾的好评。

 

基本内容

《双喜灯》这一具有汤泉特色的民间舞蹈,完全取自于汤泉人民生活的场景,并表现生活。

在汤泉镇,每年节庆时候,特别是新春佳节,都要表演《双喜灯》,有时在舞台上表演,有时走街串巷表演。

《双喜灯》这一歌舞,完全是把民间婚嫁场景艺术化表现出来,所以在表演时,也完全贴近现实的场景,并加上艺术的创造,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双喜灯》表演开始时,首先是模拟鸡叫三声,然后媒婆上场,媒婆开始带上接亲队伍接新娘,接亲队伍上场,个个手持双喜花灯,在媒婆的带领下,踏上接亲路,并加上特定的唱词,把汤泉地区特有的婚庆习俗完全表现出来,表演者诙谐幽默,把气氛完全带动起来。

目前,《双喜灯》经过文艺工作者的整理和加工,焕发了新的魅力,多次代表镇、区参加演出,并获得好评。

 

相关器具及制品等

一、道具

汤泉《双喜灯》,主要是艺术地表现汤泉的婚嫁习俗,因此在道具选用上,也尊重现实。

主要道具有双喜灯,烘托场上气氛。

二、服装

演员服装都为民间婚嫁穿着服装,以红色为主,新娘头顶一个红盖头,媒婆拿一块手绢。

三、乐器

伴奏乐器以唢呐为主,也夹杂有打击乐器

 

传承谱系

起源于清末民初

衰落于解放前

十九世纪60年代经过整理,再次繁荣

 

当前代表性传承人

第一代:清末民初的张姓艺人

第二代:王功林 李万贵 郑长琴

第三代:何继禹 徐红梅

第四代:张秀丽 马兰 王金香

 

主要特征

《双喜灯》作为汤泉镇乃至浦口区的一支品牌民间文艺节目,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传承性

《双喜灯》反映的是汤泉镇古老的婚嫁文化习俗,流传下来,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

二、独特性

《双喜灯》表现了汤泉地区婚嫁场面和习俗,表演形式和内容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三、民俗性

《双喜灯》反映的是地道的乡村习俗和文化,具有一定的民俗色彩。

四、参与性和娱乐性

《双喜灯》过去是走街串巷表演,现在搬上舞台后,观众仍然十分喜爱,因为其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群众参与热情极高,群众乐在其中,所以具有参与性和娱乐性。

五、时代性

《双喜灯》反映清末民初延续已久的婚嫁民俗,到了现代社会,加上现代音乐元素和舞蹈元素,注入了时代气息。

六、艺术性

《双喜灯》不论从服装,道具,唱词等各方面都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重要价值

《双喜灯》作为我镇一个重要的文艺品牌,备受文艺工作者和广大群众喜爱,其蕴涵的艺术魅力体现以下价值:

一、史料价值

《双喜灯》表现汤泉传统的婚嫁习俗,传承到今天,从历史角度看,考证风俗的历史风貌,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二、普及价值

《双喜灯》表演形式贴近生活,生动活泼,百姓十分喜爱,表演动作简单,唱词优美。容易得到普及和推广。

三、社会价值

《双喜灯》做为我镇重要的文艺节目,备受各方关注,经常代表我镇甚至区参加文艺演出,多次获得殊荣,由此而体现一定社会价值。

四、艺术价值

《双喜灯》是来源民间风俗的艺术创作,从服装、道具、表演、唱词等方面都能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五、实用价值

《双喜灯》反映民俗,受群众喜爱,经常参加各类演出,追捧者众多,对节日烘托气氛。协调人际关系,推进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濒临危机

1、保护经费紧缺。虽然政府积极扶持,给予资金投入,但民间队伍的建设和保护经费仍然紧缺。

2、专业业务老师缺乏。每次演出,都需要专业指导,但缺乏专业的排练辅导者。

3、成立专业的表演队伍困难。一是演员队伍召集难以齐整,二是经费开支太大,三是演出活动也存在各种问题,所以成立专门队伍十分困难。

4、《双喜灯》属自然传承,难免有所遗漏,因此急需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自上世纪60年代后,《双喜灯》被挖掘整理出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心,多次拨款给予经济支持,目前成立了专门的保护小组,其发展的专项经费也纳入了财政预算。

具体措施有:

1、组织专门人员,深入民间采风、整理。

2、常年坚持举办活动,促进保护,扩大影响。

3、邀请区有关专家进行专门指导,创词、编曲,更新其表演风格。

4、积极普及和推广,不断扩大表演队伍的人数和年龄层次。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2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