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霸王鞭”舞

“霸王鞭”舞

关键词:浦口,在线,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浦口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pukou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07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霸王鞭”舞
    

项目简介

传说楚汉相争时,项羽兵败垓下,带领身边28位将士,途经盘城、泰山、江浦街道,至乌江时“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这一路留下众多的传说和遗迹,在盘城附近就有卸甲甸、瓢舀井、和龙生虎养楚霸王等历史典故。当地农民为了纪念这位英雄,编创了《霸王鞭》舞。

霸王鞭是以楚霸王的打马鞭为道具,以秦皇赶山填海的创意,赶山填江,造一条过江的通道,护送项羽亡灵回归江东故土为中心内容的舞蹈。这个舞蹈最早是用在祭祀活动中表演的。表演时,不时会有看客焚香燃烛表示对英雄顶礼膜拜。现场气氛庄严肃穆、凄婉动人。

至解放后,此舞已少有人能舞之。上世纪80年代末,本镇文艺工作者采风时发现,经挖掘整理,参加区民间文艺汇演荣获优秀演出奖;90年代初参加市民间文艺演出获优秀表演奖;2003年在把握原生态“霸王鞭”的主要特征,确立原汁原味和顺应时代发展的两种创编思路,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霸王鞭形式:节庆时节保持原始风貌的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和融合现代健身价值的群众体育活动形式。

近年来,将霸王鞭舞改编为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健身套路,参加区举办的第二届艺术节健身舞比赛荣获表演优秀奖;2005举办盘城镇首届民间文艺“霸王鞭”舞大赛,形成了老中青三套表演套路,组建12支文艺队伍500多人参加表演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再一次展现了盘城民间文艺风采。霸王鞭作为我镇特色文艺在节日活动和庆典活动中多次参加市、区、镇演出,舞蹈和道具作到推陈出新、挥动变成敲击、庄严换成欢乐,表演形式欢快活泼受到广泛欢迎。

盘城“霸王鞭”作为楚汉相争时,项羽兵败垓下,浦口人民为纪念这位英雄而创编的一支民间文艺奇葩,无论是从其历史角度还是文化角度来看,都具有巨大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其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和表演情趣已突显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在架构精神桥梁、对外文化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传承发展价值。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浦口是南京市在长江天堑以北的一道大门,自古就有“金陵天然屏障”之称,而盘城,则是浦口一颗璀灿的明珠。

盘城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北宋之前,盘城已有城池,宋代秦郡治盘城,宋天圣三年(1023年)建盘城讲寺,寺旁建有郭氏宗祠。

今天的盘城位于浦口区东北部的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之间,东与南京沿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接壤,南与南京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紧邻,西与安徽省来安县隔滁河相望,北与六合区以马汊河为界。新盘城镇2002年由原盘城镇和永丰乡合并而成,总面积51.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5万人,流动人口1万余人,辖9个行政村。

  盘城,交通便捷 , 江北大道、宁淮高速、浦泗路、宁启铁路等众多省道、国道穿境而过,为盘城经济及文化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分布区域

到目前为止该项目不仅成为盘城地区民间文艺的一大特色,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经挖掘整理,目前已扩展到南京、浦口、六合等周边地区。

 

历史渊源

霸王鞭是流传于盘城地区2000多年的民间舞蹈。

传说楚汉相争时,项羽兵败垓下,带领身边28位将士,途径盘城、泰山、江浦街道,至乌江时“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这一路留下众多的传说和遗迹,在盘城附近就有卸甲甸、瓢舀井、龙生虎养楚霸王等历史典故。当地农民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创编了霸王鞭。

霸王鞭是以楚霸王的打马鞭为道具,以秦皇赶山填海的创意,赶山填江,造一条过江的通道,护送项羽亡灵回归江东故土为中心内容的舞蹈。

表演方阵是由跟随项王身边的28位“将士”组成,队前一人手捧将军帽代表项羽,“将士有进有退”,边挥鞭、边吟唱,内容是项羽兵败时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歌词由表演者自编,不同时期唱词的内容也不同。

这个舞蹈最早是用在祭祀活动中表演的。表演时,不时会有看客焚香燃烛表示对英雄顶礼膜拜。现场气氛庄严肃穆、凄婉动人。

目前,该舞蹈的道具逐步将鞭改为莲湘、挥动变成敲击、庄严换成欢乐,演变成了莲湘舞,而盘城人仍称它霸王鞭。

 

基本内容

〈霸王鞭〉这一特殊的民间舞蹈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演变也入乡随俗了。表演内容上,一改原先军营列阵、悲愤欢送,纪念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慨,而变成喜庆祥和、欢快活泼群众广泛参与的健身性舞蹈。经过重新挖掘、整理、创编〈霸王鞭〉舞其艺术魅力和当年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霸王鞭作为一种乐器和舞具,表演时,手执霸王鞭的中央,上下左右舞动,并用鞭端轮回磕打身体的肩、胸、膝、背、四肢等关节,发出清脆悦耳、有节奏的响声。并由此引发上身的拧摆及腿部动作的变化和跳跃,形成各种舞姿和动作。其动作既有体操的柔软、干净、利落、整齐的特点,又有田径弹跳、旋转、奔跑、跳跃等特点。表演者边舞边歌,曲调多为民歌小调,节奏欢快,风格鲜明。内容大部分反映劳动和爱情,并穿插多样的舞步和队形。当表演进入高潮时,节奏加快,动作幅度增大,穿插自如,气氛活泼、情趣热烈,是一项手、脚、腰、身、头同时参与运动的传统的歌舞活动。

因此,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霸王鞭在表演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赋予它新的内涵和活力。它已由最初的娱神向娱人的功能转变,从依附于各种民族的生产劳动、岁时节令、婚丧嫁娶、信仰崇拜活动中,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一定仪式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并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人们强健体魄、自娱自乐、沟通情感、美化生活、增强团体的凝聚力重要方式,构成了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关器具及制品等

一、道具

分为二类:一是单鞭。一般用竹或木制成,长约80厘米,分5节眼,每节挂三五枚铜钱或铁环。二是双鞭。一般用竹或木制成,长约50厘米,分2节眼,每节挂三五枚铜钱或铁环。对竹杆进行外包装成美丽的花棒,两头做成相似鞭子一样的装饰。

二、服装

分为二种:一是传统服装。女子头发盘起,上身穿着红色或黄色大襟,下穿蓝长裤,腰围黑的,脚穿黑色绣花鞋。男子头扎黄头巾,上身穿着白色或黄色大襟,下穿蓝长裤或黄长裤,脚穿黑色鞋。二是,现代运动装,服装随着曲调更换。

三、器乐

有鼓、锣、镲、钹、锁呐、笙等(近年来随着赛事等活动的需要,已有先作曲再进行排练和表演的情况。)

 

传承谱系

起源楚汉时期。

繁荣于民国初期。

衰落于解放前。

濒危于1990年以前。

1990年后,经抢救性挖掘整理,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发展。至目前为止又创造了一个鼎盛时期。

 

当前代表性传承人

第一代:盘城镇盘城村余传智、余文福、余传文。

第二代:盘城镇文艺宣传队余智中、王瑞芳;

        盘城镇文化站;

        浦口区文化馆。

第三代:南信大体育部健美教练王丽娜;

江北村娇阳文艺队张庆和;

盘城镇机关霸王鞭表演队;

盘城社区霸王鞭表演队;

江北社区霸王鞭表演队;

永丰社区霸王鞭表演队;

老幼岗社区霸王鞭表演队;

永丰小学霸王鞭表演队;

永丰中学霸王鞭表演队;

盘城小学霸王鞭表演队;

盘城中学霸王鞭表演队;

 

主要特征

《霸王鞭》舞目前已成为浦口一支品牌民间文艺节目。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性

项羽在垓下之战败亡后驻地农民为了纪念这位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英雄,创编了霸王鞭舞并继承和发展下来,成为地道的乡村文化为节日和祭祀之用。历经2000余年,经久不衰,

可见中华文化历史的厚重。

二、独特性

《霸王鞭》舞曲调多为民歌小调,节奏鲜明,风格欢快、潇洒。内容大部分反映劳动和爱情。并穿插多样的舞步和队形。当表演进入高潮时,节奏加快,动作幅度增大,穿插自如,气氛活泼、情趣热烈,是一项手、脚、腰、身、头同时参与运动的传统的歌舞活动。

三、民俗性

《霸王鞭》舞本就乡村农民为纪念霸王而创编,民俗性是她的重要特征之一。一是活动一般在春节期间玩耍,烘托节日气氛;二是活动的开始仪式之中因其为节日和祭祀之用,以赋予了一定的驱邪纳福的民俗色彩。

四、参与性和娱乐性

《霸王鞭》舞表演可单人、二人、多者几十人或上百人,只要村民自愿,不分男女,皆可报名参加排练表演,充分体现了自娱自乐的原则。在春节活动期间,村民以参加在本地区的走乡串户为荣为乐,同时,村民们把每年一度的霸王鞭舞表演作为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内容。

五、时代性

在把握原生态“霸王鞭”的主要特征,确立原汁原味和顺应时代发展的两种创编思路,形成具有不同风格的霸王鞭形式:节庆时节保持原始风貌的文化娱乐活动和融合现代健身价值的群众体育活动形式,为群众所闻乐见。

六、艺术性

〈霸王鞭〉既然是一项民间文艺活动,那它就要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活动本身就要有一定的艺术性,不论从服装道具、表演套路、音乐制作等,均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因此,艺术性是民间文艺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特征。

 

重要价值

一、历史价值

楚汉战争据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动态的一切荡然无存。但浦口人民却创编了这种舞蹈方式来纪念一代枭雄。因此,无论是从其历史角度还是文化角度来看,都具有巨大的史料和文献价值。

二、普及价值

〈霸王鞭〉舞既能强体健身,又能烘托节日气氛,通过男性阳刚威猛粗犷及女性轻巧舒缓柔美的有机结合,增强团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动作优美,备受百姓喜爱。因此,极易推广和普及。

三、社会价值

〈霸王鞭〉舞作为我区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民间文艺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品牌效应亦越来越得到了提高,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镇霸王鞭舞在参加各类赛事、活动所获得的荣誉可以看出其社会价值的潜在效应不可低估。

四、艺术价值

霸王鞭舞作为地方传统民俗活动,在时间、空间以及开展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性、地域性、传承性、变迁性、依附性等特征展现了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蕴和艺术特质。

五、实用价值

《霸王鞭》舞作为一种民间舞蹈,其动作既有体操的柔软、干净、利落、整齐的特点,又有田径弹跳、旋转、奔跑、跳跃等风格。表演者边舞边歌,曲调多为民歌小调,节奏鲜明,风格欢快艺术表现力极强,合适各类场合的演出,在自娱自乐、沟通情感、美化生活、架构精神桥梁、推进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无疑会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濒临危机

1、保护经费紧缺。在服装及道具上每隔两年就有较大的投入,虽然在公益性公共文化建设上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但民间队伍的保护经费依然紧缺。

2、专业业务老师缺乏。每次排练大型的霸王鞭舞,均要从市区、院教老师指导排练,本地区专业人才欠缺。

3、成立相对稳定的表演队伍难。虽已建立学校、村、企业的表演队伍,但人员流动性大,时间、生产、学习等客观因素不能保证固定的队伍和排练时间,所以相对稳定的人员队伍不容易解决。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上世纪80年代末,本镇文艺工作者采风时发现后,地方政府已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对该舞进行了一系列加工整理,并邀请市、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舞美专家本着对该舞既有传承又有发展的精神,从表演人员的服装、道具到舞蹈套路和音乐等都进行改编和提高,使该舞又重新焕发了艺术魅力,目前已形成10多支民间表演队伍。

2002年浦口区文化局为了更好地继承发展和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制定了《浦口区民间文艺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至2005年3月盘城镇成立民间文艺“霸王鞭”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有序的工作流程和实施措施。霸王鞭舞的专项保护经费也将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专门人员,深入民间进行采风,收集整理。

2、常年坚持举办活动,促进保护,使其繁荣,扩大影响。

3、邀请省、市、区有关专家对其进行不同风格的编排、作曲、使其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场合演出的要求。

4、积极普及和推广。自90年代挖掘整理以来,已成功在农村、学校、机关、企事业等单位进行了编排移植,使其活动不断

发扬光大,渗透到各领域。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2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