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油布伞

油布伞

关键词:浦口,在线,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浦口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pukou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95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项目简介

    油布伞顾名思义就是以毛竹为骨子,油布为面料的伞。

它约诞生于唐代(在此之前,中国伞一般为士大夫们用的绢质或纸质油面伞)。其功能主要用于遮阳避雨。携带方便。

    桥林油布伞就是用新毛竹做骨子,创造性地使用纯棉布和天然的桐油熬熟后制成防雨布。用它做成伞的面料,防水性好,经久耐用,外形上有着洋纸伞的洋气,坚固体现出桥林伞的霸气。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制伞工艺,尤其是那种超大型的油布伞制作已漫漫的淡出了历史舞台。而桥林的油布大伞,凭着过硬的传统技艺使之非常的经久耐用而备受顾客青睐,始终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而使这一传统的民间制作工艺得以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但目前继承这一传统工艺制作的也仅仅只乘下侯世凡一人在苦撑,因此,有必要对桥林油布伞的制作工艺予以保护,使之传承。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桥林镇始建于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已经具有千年历史,原名失姬镇。相传西楚霸王项羽败走乌江,其爱妻虞姬自刎于桥头而得名,后改名石碛镇。民国建区乡镇制后,正式定名为桥林镇。当时的桥林镇是浦口区除浦镇之外最大的集镇,商贸发达,是皖北至江南的商品集散地。历史上的石碛河因其水运价值曾繁荣一时,有“小秦淮”之称,而桥林镇也因河而盛,有“小上海”之誉。曾留下了明因秋色、长桥步月等桥林古十二景的美好传说。

桥林镇地处长江北岸,浦口区西南部,南连乌江镇,西与星甸镇接壤,水陆交通发达便利,区域内有6.5公里长江黄金水道,312国道、宁巢公路、南京绕城公路穿境而过,紧邻南京长江三桥,是沟通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镇区距南京市区20公里,距南京绿口国际机场40公里。在新一轮南京都市规划中,我镇被定位为南京新市区,列入南京“三城九镇”。全镇现有土地总面积119.7平方公里, 总人口4.6万,下辖10个居委会和3个村委会。

 桥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生态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积淀。新一轮沿江开发,将再度奏响桥林发展的乐章。 

 

分布区域

过去的油布伞销往市外、省外,现在主要销往附近乡镇,多为摆摊设点用,数量极少。

 

历史渊源

伞为我国首创。据传是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的。

伞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孔子家语》中说:“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这里的“盖”即为伞。唐朝李延寿写《南史》和《北史》才正式为伞定名。

古时的伞,是达官显贵的装饰品和士大夫权势的象征。帝王将相出巡时,长柄扇、万民伞左簇右拥,乘坐的车舆上张着伞,表示“荫庇百姓”。

据史料记载,汉代始有纸质油面伞。约在唐代时始有油布伞。至北宋在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窥见油布伞在市井中已广泛运用。

桥林油布伞的规模经营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的。

1956年8月,成立“桥林修旧组”,以修伞和生产少量油布雨衣为主,创办时仅有职工3人,租用40平方米市房进行生产。1960年更名为“江浦县桥林镇制伞社”, 1958-1965年油布雨伞年产量仅1000把左右。1965-1972年8年共生产油布雨伞2万多把。1972年自筹资金新建厂房72平方米,1973年8月,归属县工业局主管,更名为“江浦县桥林制伞厂”。1976年4月,厂址由桥林镇南中街迁至桥北东河沿(池堂巷20号),靠河边自筹资金新建厂房247平方米,1973-1976年4月共生产油布雨伞6.1万把。1977年4月,该厂购买473平方米(原桥林镇大会堂)的房屋作为厂房,同年扩建462平方米厂房,当年生产雨伞2.9万把。1978年8月,更名为“南京雨具厂”,当年生产雨伞6万把。1980年后,由于市场销售行情的变化生产受到影响,开始转产,只生产少量雨伞,1981-1987年七年中雨伞产量为11.5万把。1987年实行资产抵押分险承包责任制,油布伞逐渐被洋伞所代替,生产量越来越少。

 

基本内容

桥林油布伞的原料以毛竹、棉布、桐油为主,配以其它的辅料,经过一道道工艺加工而成。

桥林油布伞的制作工艺是这样的:

一、伞头制作

1、选料

2、车制外型

3、伞头开孔

4、打磨、开槽

5、成型。

二、伞把制作

1、            选料

2、            打磨竹节

3、            整直

4、            固定伞头

三、伞骨制作

1、            选料、断料

2、            分格、开竹

3、            削制长、短骨、开叉

4、            长、短骨成型

5、            长、短骨开孔

6、            钢钉连接、长、短骨固定

四、总成安装

1、            伞骨成型

2、            固定伞衣顶部

3、            缝制伞衣下脚

五、上油

1、            熬制桐油、加色

2、            浸泡伞头

3、            刷油、复油

4、            晾晒

 

相关器具及制品等

桥林油布伞坚固耐用,抗风、抗雨、遮阳都优于现在的自动伞,特别适用于广大农村,大伞适用旅游景点、摆摊设点、野外作业遮阳避雨。

目前有大号伞、中号伞和小号伞三种规格。大、中号伞一般用于野外作业和摆摊设点,小号伞一般用于家庭。

伞面以黄色为主。

 

传承谱系

1956年8月,成立“桥林修旧组”

1960年更名为“江浦县桥林镇制伞社”,

1972年自筹资金新建“江浦县桥林制伞厂”

1978年8月,更名为“南京雨具厂”,

1980年后,由于市场销售行情的变化生产受到影响,开始转产,只生产少量雨伞

1987年后开始衰退,只有零星作坊。

90年代以后只有侯世凡一人在苦撑。

 

当前代表性传承人

第一代:桥林镇杜宝珍、夏天树、

第二代:何希云、史必龙

第三代:侯世凡

 

主要特征

1、            历史传承性:伞的制作在我国已经有4000余年的历史了。桥林油布伞就是秉承了我国传统的制作工艺,使得这一古老的技艺得以传承。

2、            实用性:桥林油布伞由于伞骨选用上等的毛竹制作,伞骨柔中见刚,刚中带柔,不管刮风下雨,不易折坏。所以坚固、耐用。

3、            广泛性:由于桥林油布伞的坚固耐用,广大群众不管家庭雨天出行,还是日常生活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尤其是桥林大型油布伞是田间地头作业、商业网点摊位遮风避雨的首选。

 

重要价值

一、历史价值。桥林油布伞,是中国古老制伞业的延续,是一代代艺人传承下来的,所以对研究传统的制作工艺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二、实用价值。因为它牢固耐用、抗风、遮阳、避雨性能好、价格便宜,为大多数乡村百姓所喜爱,尤其是摆摊设点、田野作业使用,更是物尽其用,深受好评。

 

濒临危机

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古老技艺,为桥林创造了辉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油布伞已被其它伞所代替,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目前桥林镇只有侯世凡一个艺人还在为生活所迫苦撑着,如果不及时挖掘保护好这一古老的民间技艺制作,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古老技艺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桥林油布伞制作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镇政府及有关人士已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了。但目前尚未拿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2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