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花船舞

花船舞

关键词:浦口,在线,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浦口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pukou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03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项目简介

花船舞亦称荡旱船,历来是江浦街道广大农村流行的民间文艺形式的一朵奇葩。

江浦街道的花船,一般是用竹竿、铁丝为主要材料,编扎成一只船的模型,然后在船中竖起阁楼式四方小亭,配以各色纸 做成的花朵扎绑在阁楼四根柱上及四周边缘,阁楼顶扎一大红花,船的下方则用绿布或蓝布围起,使之成为真正的花船。花船中能站立一人,称为“花船心”(这是当地有名气的民间女歌手担当),用一红布带挂在肩上,使花船可以任意摆动。另有四位姑娘挑花篮,称为“花挑子”,还有二人为伴娘,分立于花船左右,船前有一老艄公,手持长鱼竿,船后有一老太婆,手握芭蕉扇。如此,形式优美、生动活泼的民间艺术形式便呈现在人们面前。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江浦街道位于南京之北,是浦口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南京后花园”之称。

江浦街道历史悠久,清代二十四年县治搬到新开路(今江浦街道),民国时期,江浦与浦口分立,江浦县所在地是珠江镇。2000年珠江镇与建设乡合并 为新的珠江镇,2006年4月改为江浦街道。

今天的江浦街道是浦口区的所在地,它东南面临长江,与南京下关隔江相望,西与古镇桥林接址,北与永宁镇、老山林场为界。江浦街道辖十六个行政村、十三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92平方米公里,总人口10.5万。

江浦街道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前瞻浩浩扬子江,后依苍山葱绿的老山林场,风景秀丽,景色迷人,集、山、水、城为一体。

 

分布区域

该花船项目分布在江浦街道各村之中。先是以“西江口”(今西江村)、胡桥村(今七里桥村)较为盛行,后发展到各村,凡在春节期间皆有此项目活动。

 

历史渊源

花船舞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每逢春节,各村花船便开始表演,至正月十五,锣鼓声、民间小调歌声不绝于耳。

在江浦街道“西江口”(今西江村)原是面临长江大码头,码头后面建有一座大殿,称为“杨泗庙”(亦称“杨泗将军庙”。据传是南宋农民起义军首领杨么。因杨么屡行“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很受人们尊敬,并立庙祀奉。为了避讳朝廷敬仰农民起义首领,并按照首领中年幼排行第四(居钟相、夏诚、周伦之后),加上他投湖未死而视为水神,故名“杨泗庙”,常年香火,以水神祀奉。其规模宏伟,前进十二间小殿,后有十二间为大殿,两侧各有12间偏房,后面厢房各二十间,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后在1958年被指令拆毁,改建为西江小学,实为可惜。每逢春节前,即冬月底艄公(花船的总指挥,兼导演)召集一帮艺人在“杨泗庙”集中排练,排练时对“杨泗像”行大礼,即叩头三次,烧香三柱,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全家平安,驱邪避灾。

这个习俗,据老人回忆,已有几百年历史了。大约在清朝时便有旱船出现,那时花船较为简单,花船是以船的外形制成的竹架子,在这种船的周围,围布上绘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海蓝色布裙,在船的上面,装饰有红绸、纸花,也有在四角挂有彩灯;到了民国时期,花船佩有阁楼,顶上有一大红鲜花;到了60年代,塑料花替代了纸花,使之不被雨水浸湿。花船前有一艄公手持约2米长的“撑杆”,上着有红、白布带绑成斜纹,在前引路,后面有一老太婆,手握芭蕉扇在后,经过艺人们改进。后面老太婆改用木桨,另外四个花挑子在两侧伴行。

在七十年代,艺人们经过挖掘、发展延伸,使一只花船,演变成为一支花船队。即由四只鱼船,十六只花挑(花篮是宫灯形状,用铁丝焊制而成),后面老太婆,改为年轻小伙划桨,艄公仍是原样,在前引路,表演形式独具特色,鱼、尾可动,则别有风味。1977年参加南京市游行活动,深受欢迎。1998年又参加中日青年联欢,深受中外青年欢迎。1999年又参加庆祝国庆五十周年游园活动,在玄武湖演出,观众如云,欢声如潮。

2006年,珠江社区艺人们又发展为“龙凤花船舞”,取之于“龙凤呈祥”之意编导面成。目前,艺人们仍在进行整理加工,使这支“龙凤花船舞”趋于更加完善。

 

基本内容

花船舞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

春节正月初一清晨,表演者拥簇花船,在艄公指挥下,走上街头或农户家之间进行表演。

过去表演者们在进入村中进行表演前要先在“杨泗”庙前隆重演出,一是祈求神灵保佑今年风调雨顺,二是祈祷人口兴旺,家中平安。演出大约半个小时后,便开始进村对农户进行“拜年”了。

花船表演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向村中长者、有身份的人先拜年,然后才一家一户去拜年。花船在拜年演出中,不论贫、富,官职大、小,只要放一串爆竹,就要表演一番。姑娘唱的小调多是群众熟悉的民间小调。“船心子”姑娘嗓子好,更是赢得一阵阵的喝彩。艄公担任者口才必好,能随机应变,出口成章,吉利话一串串更能引得观众赞扬。就象是现代“脱口秀”,使得大家听的顺耳,乐在心中。演出结束后,该人家便拿出一些糕,糖果,香烟之类彩礼作为答谢,家境条件好一些的,也有给现钞作为答谢。“花船心”姑娘歌喉优美,音调高,挑花挑子姑娘在一旁帮唱。艄公见机行事,如要再唱,姑娘们则继续唱下去。如该人家又放一串爆竹,花船还得继续表演,这时表演者更加认真卖力,姑娘们认为自己唱的好,这时观众极多,里三层,外三层,观众笑语声不断,气氛热烈非凡,叫好声不断,更增添了欢乐的色彩。花船进村不论家大业小、路途远近,家家必到,否则被认为是看不起他们人家。这是农村人一忌。所以花船心姑娘十分辛苦,必须有B角姑娘轮流担任。

花船的表演形式一般是在锣鼓点子指挥下,作出各种动作,有“顺水飘动”,或“打转转”,或“逆水行舟”等动作,给人感觉忽儿柔情似水,忽儿刚强猛烈,不屈不挠。最为精彩的便是四船头相撞,舞者配合默契,动作整齐,实为精彩之极。

 

相关器具及制品等

一、道具

1、          花船制作材料:一般船的长度为2.8米,有竹竿数根,另有毛笔片数根,先制作成船形模型,再在船中间竖有四根或八根竹竿为四角,扎成阁楼状,顶上扎有一朵大红花,四角挂有红灯之类装饰物。船体边缘和阁楼四周装饰花朵,船体下围有绿色布或蓝色布,彩布下摆,缝制荷花叶边,以示有波浪绿水之感。

2、          挑花篮是用竹片编扎或用铁丝焊制成花篮状,并有2米长柔软毛竹片作为扁担,扁担用花布或红漆涂刷,用红布带挂在扁担上,挑在扁担上有飘动之感。

3、          船桨是选用密度较小的普通木板制成船桨状。

4、          1977年后,则有“鱼船”,即船头是鱼头,鱼尾在后,可灵活转动,中间则是花船样,整体看似一条“活鱼船”一般。2006年,珠江社区又发展为“花船龙凤灯”,整场演出,甚为壮观。“龙、凤”则用彩布扎成龙凤样,表演者手握两根木棍,龙可在手中挥舞,“凤”戴在姑娘头上,也是用彩布,铁丝制作戴在姑娘头上,随着音乐声起,便可表演一些动作场面热闹、壮观。

二、服装

花船表演者的服装,多与“花”联系。多以汉服。服饰红艳,“花船心”姑娘上身着大红汉服装,下身着绿裤,脚穿红绒布鞋,梳一条长长辫子,云鬓盘诘,伴舞及挑花挑子姑娘服装多为粉红色汉服上装,下身着湖蓝色服饰,黑布平绒布鞋,也梳有一根长辫子,也有梳两根短小辫子,伴娘手拿一块方帕,随船舞动。老艄公头戴草帽,上身着酱色汉服,下身白裤,扎裤脚,手拿一根裹红白布的竹篙,长约二米二左右,老太婆则是大襟蓝褂,下身着黑裤,头戴蓝布手巾,后来,随着时代变迁,现在后面老太婆改为媳妇扮演,也有是年轻小伙子扮演,手持木浆一个,随着舞动,倒也有情趣。乐队服装则是新衣裤,在大的活动场面或是大型活动中,也有黄衣白裤,以示隆重,平时农村演出,不太强求,这是考虑到经济因素。

三、器乐

花船的器乐为锣、鼓、镲、钹,乐器以二胡为主,有正弓和反弓则可出场了。有会吹哨呐的村,也大有派场。整个花船队由一“铁哨”头统一指挥。

 

传承谱系

大约起源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代不详。

繁荣期是在民国时代。到了解放初期更是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花船又到了一个顶峰,并有创新和发展。

1977年后,经过整理、发掘了“鱼船”。到了2006年又有“花船龙凤舞”之举。目前,文艺工作者将进一步进行研究、整理,使之加工成独特的民间艺术奇葩。

 

当前代表性传承人

第一代:高旺社区张菊英、陈如秀、陈孝剑

第二代:虎桥村李广生、杨德林

        华山村花船表演队

        (胡桥)七里桥花船表演队

        高旺社区陈教福

        原建设乡文艺宣传队鱼船队

第三代:珠江社区向阳文艺演出队

        滕嵇兵、孙学英、张丽、滕远红

        人民桥花船队

        西江村花船队

        虎桥村花船队

        大林村花船队

 

主要特征

花船是一种模拟水中动作的民间舞蹈,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表演艺术。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历史传承性

花船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长期扎根于农村土壤之中,特别是节日庆典之中被广泛应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一直沿袭现在,足以证明该民间艺术的生命力。

(二)独特性

花船,是陆地上的船,船心子为A、B角,花船舞中有开船、划船,在风浪中颠簸和顺水急驰等独特表演形式,形式生动活泼,动作优雅流畅。不论是道具上还是从表演上都有别于其它的舞蹈动作,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民俗性

花船舞蹈表演,历来是乡村文化,而且,是为烘托春节期间节日喜庆之气氛,明显带有祈祥纳福的性质,因而,其民俗性不言而喻。

(四)参与性和娱乐性

花船表演的本身就是增加热烈、欢腾、喜庆的气氛,凡是会唱歌的姑娘皆可报名参加,充分体现了自娱自乐性,几乎每个人把能参加花船队表演,作为一种光荣。

(五)时代性

花船在过去表演时,所编所唱皆为迎福纳祥的吉利语,现今唱词也随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而改成颂扬社会新风尚、新变化、新成果的内容。另外,在动作上、音乐上、舞台形式上加入了时代的气息和符合时代的舞蹈动作编排。

(六)艺术性

花船舞作为民间歌舞,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花船心”的姑娘必须是当地歌手佼佼者,尤其在唱功上要有真功夫,另外,花船的扎制、船公的诙谐机智,都带有一定的艺术色彩。

 

重要价值

一、      历史价值。花船舞是当地人民对自然社会认知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一个时期文化历史的体现。

二、      艺术价值。花船舞是民间文艺与民俗活动的结晶体,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

三、      社会价值。花船舞延续至今,经历了时代变迁,内容从单纯的娱乐性演变为具有寓教于乐的时代性,并仍然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和接受。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濒临危机

1、          保护经费短缺,特别是在服装、道具上的投入,每隔1—2年便要投入很大资金,靠民间队伍本身,此问题无法解决。

2、          专业业务老师缺乏。如对“花船龙凤灯”急需专业老师给予指导、挖掘、整理,使之能起到一定的社会效益,本街道无法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

3、民间队伍建设、人员难以稳定。没有稳定收入保证,使得花船队伍人员变动较大,也很难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4、花船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均有民间老人回忆而得。其表演时的民间小调音乐,皆为老艺人言传口授,故亟需对花船舞的音乐进行抢救性保护。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花船舞是属于农村文化阵地的一朵奇葩,如何使花船舞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江浦街道制定了计划,从人员、道具及服装改进都进行了投资,并重点加大了对“花船龙凤灯”的投入,并计划在3年内,使该项目能成为江浦街道一个独特的民间艺术。

具体措施有:

1、组织专门人员对花船的发展、编导进行采风、收集整理。

2、常年坚持活动,形成制度化,促进保护,使其更加扎根于基层,扩大影响。

3、邀请专家对其进行编排、作曲,并有其独特的风格,使其能更加迎合群众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2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